为感受红色基因、传承报国精神,深化国防教育合作和校际协同创新,7月11日,长安大、学“智慧迷彩 励剑长安”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西北工业大学,开启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作为 “国防七子” 之一,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突出成就与深厚国防底蕴,为实践团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样本。
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校内装备展区。展区内,东风弹道(DF-2)、载人飞船逃逸塔、运 - 20、轰 - 6 轰炸机等装备静态展示,大国重器的现场体验让实践团队直观感受到国防建设伟大成就和国防教育实践意义,“这些装备既是技术成果,更是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见证。” 实践队员陈科言如是说。
随后,实践团队深入西工大航空、航天、航海学院现场调研。在航空学院,团队了解到该院培养了歼 - 20 总师杨伟、运 - 20 总师唐长红等大批行业领军人才,“航空报国” 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航天学院则将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的航天传统与 “航天强国、逐梦太空” 信念相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历练等,实现专业学习与国防教育的融合。航海学院既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科技引擎,也是国防科技人才的摇篮。从尖端技术突破到一线人才输送,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从航天到航海,西工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哪里有国家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实践队员余伟民记录下这一感悟。
校园内一座“低头铸剑” 的雕像吸引实践团队驻足。雕像以科研工作者专注钻研的姿态,象征着国防事业中默默奉献的精神,与西工大 “公诚勇毅” 的校训相呼应。此外,实践团队还了解到西工大通过 “总师型” 人才培养计划、第二课堂素质能力培养体系等,将军工报国教育融入日常,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模式。
此次实践活动虽短暂,却让长安大学的学子们对国防教育有了深刻认识。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把西工大“为国铸剑” 的精神带回校园,将国防教育以“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融入专业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更多青年学子在耳濡目染中树立 “强国有我” 的信念,共同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贡献青春力量。

合影
